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蜂言蜂語


談到蜂,大家聯想的是虎頭蜂、蜜蜂,虎頭蜂令人聞之色變,而蜜蜂卻提供蜂蜜、蜂膠、蜂王乳供人類使用。其實,蜂的種類非常多,台灣約有2,500種,在昆蟲世界裡,數量僅次於鞘翅目(甲蟲)與鱗翅目(蝶與蛾),蜂的生態多彩多姿,多年來在南港中研院、茶山、更寮古道、南港山縱走步道等地拍到很多蜂,依其獵食行為分為四大類:

一、     狩獵蜂:成蟲獵捕其他昆蟲、蜘蛛供幼蟲食用,主要有虎頭蜂、長腳蜂、泥壺蜂、細腰蜂、蛛蜂等。

虎頭蜂台灣常見有六種,其中,擬大虎頭蜂生長環境在中海拔山區,其餘台灣大虎頭蜂、黑腹虎頭蜂、黑尾虎頭蜂、黃腳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在南港平地、山丘均可見,它們會將蝶蛾類幼蟲咬碎帶回蜂巢餵食幼蟲,以植物纖維製作的蜂巢僅留少數出入口;長腳蜂與虎頭蜂生活習性相似,唯性情較溫馴,蜂巢是開放式。此二種蜂都有社會性組織,由女王蜂掌管整個蜂巢各種生活機能之運作。


虎頭蜂
長腳蜂蜂巢

泥壺蜂,顧名思義是以泥土築巢,並獵取蝶蛾幼蟲置於巢內,供孵化的幼蟲食用。細腰蜂,部份種類亦以泥土築巢、部份種類築巢於地下,而寄主物除了蝶蛾幼蟲外,還有螽斯。蛛蜂,顧名思義是獵取蜘蛛作為幼蟲的食物。這些蜂最令人驚奇的本領是將整隻獵物麻醉後置於巢內,不會讓其死掉,讓幼蜂有新鮮食物享用。
細腰蜂、泥胡蜂、蛛蜂

二、     花蜂:幼蟲取食蟲花粉、花蜜,主要有蜜蜂、木蜂、熊蜂、青條花蜂等。

蜜蜂,雖然名聲響亮,但種類並不多,全世界約10萬種蜂,會製造蜂蜜的蜜蜂僅11種,在台灣常見有中國蜂與義大利蜂,義大利蜂較溫馴,養蜂場都養殖義大利蜂來生產蜂蜜;木蜂顧名思義是以枯木築巢養育下一代,野外常見枯木下方一堆木屑,仔細觀察大都是木蜂挖洞留下的痕跡;熊蜂與木蜂有著一樣的肥胖身材,但腹部毛較多,較不怕冷,所以是中海拔植物主要傳播媒介之一;青條花蜂除了黑色腹部配上青色條紋特別顯眼外,慣於在同一朵花進進出出採食花粉的習性,也特別引人注目。
中國蜂、紅胸木蜂、雙色熊蜂、青條花蜂
 
 
三、     寄生蜂:成蟲將卵產在其他昆蟲身上或巢穴,孵化後的幼蟲以寄主物為  食,主要有姬蜂、繭蜂、小繭蜂、絨蟻蜂、大綠青蜂。

寄生蜂都是自己不會築巢的蜂,為了繁衍下一代,母蜂直接產卵在寄主物的身上,幼蟲孵化後在寄主物體內用餐,終齡幼蟲鑽出體外化蛹,野外常見蝶蛾幼蟲兩側有白色米粒、或結集像流星錘的東西,那就是寄生蜂的蛹,幼蜂知道吃寄主物哪些部位不會讓寄主物馬上死掉的本事,讓人嘖嘖稱奇。有些寄生蜂產卵在其他蜂巢的巢穴內,幼蟲孵化後吃其他蜂的幼蟲,如絨蟻蜂、大綠青蜂。
寄生蜂與寄生蜂蟲繭

四、     葉蜂:葉蜂是演化較早的蜂,成蟲將卵產在葉子上,幼蟲以葉子為主食,所以它不像其他蜂有柳腰可靈活轉動腹部攻擊獵物。葉蜂幼蟲與蝶蛾類幼蟲很像,唯葉蜂幼蟲有6對以上腹足,而蝶蛾類幼蟲腹足5對以下。
葉蜂與葉蜂幼蟲
 
蜂螫人事件時有所聞,瞭解它就會減少被螫的情形發生,其實蜂螫人主要是為了維護家園安全,不要太接近蜂巢,就會減少危險發生,但每種蜂的蜂巢大小不同,安全距離也不一樣,有些20公尺,有些2公尺;而且蜂巢有些在樹上,有些在地下,不容易察覺,但當有蜂在身體周邊飛時,可能你已進入它的警戒區,你要慢慢往回走,避免用手揮打,否則可能遭致更多蜂攻擊,萬一遭受攻擊應以衣物(雨衣最佳)覆蓋頭部盡速逃離現場,遭受攻擊後,被螫處應擦抗過敏及類固醇藥膏,以緩解疼痛及止癢,並儘速就醫,若未攜帶藥膏,擦拭氨水(尿液)也可稍為改善。

8 則留言:

  1. 秋天, 山上出現的蜂比較頻繁, 流滿汗水的味道, 容易招蜂來吸食汗水(擦過汗水的毛巾也一樣), 提醒一下, 不要動作太地揮趕, 我的方法:噴些防蚊(蟲)液, 或樟腦油, 這樣可以預防蜂螫.
    如果遇到較多隻的蜂群, 當然要參酌sam老師的做法囉!

    回覆刪除
  2. 才進部落格馬上映入眼簾,讓我一陣驚喜是哪位夥伴的大作?
    行家一出手果然與眾不同!!
    真是獲益匪淺ㄚ~

    回覆刪除
  3. 感謝SAM讓我們對的了解與認識 , 我對泥壺蜂有辦法把它的蜂巢築成像花瓶般呈現出來的天生能力感到讚嘆!

    回覆刪除
  4. 野外常見蜜蜂圍繞著人久久不離開,主要是想吸汗液,偶而也會順便咬你一口,但無傷大雅,若是虎頭蜂就要小心,秋天是它們最兇狠的時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