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眼見生態化的土溪溝加上了一層水泥磚 (文.圖 / 宗憲)

 原植會的白鷺鷥山親山步道導覽會先帶隊由康寧醫院沿著成功路五段走到三十五巷的登山口。在康寧醫院和黃石公廟之間,於山和馬路之間原來是一個小土溝。在大馬路旁一定經過人為塑造,但是可以看到土溝附近的植被已經和山坡上的雜木林融成一片。除了一些入侵的非洲鳳仙外,可以看到水冬瓜、野薑花、姑婆芋、鴨跖草、中國穿鞘花和許多種蕨類植物。雖然不曾晚上來過,但是可以想像一定會有台北樹蛙和褐樹蛙利用這條溪溝繁殖。


 

今年五月經過時,還心想不知道是哪個高明單位在經營這樣的一個優質環境,值得學習這樣的經驗。今天打算支援原植會夥伴解說,又經過同一路段。發現正在施工中,地貌已經完全改變。原來的土溝被全面開挖,清潔溜溜鋪上了水泥磚,兩旁的植物也受到破壞。


沒看到施工圖前,不敢說這是不是最後的樣子,但是可以確定將來的生態不如原來自然及多樣化。土坡換成磚壁隔絕了植物綠帶的延伸,底部有孔隙的水泥磚雖然比光滑的水泥好,乾水期的小水潭體積被分隔得太小。

已經如此施工了,是不是還有辦法改善?值得大家深入思考。例如溝底能不能加一些石頭營造出小水潭,溝壁能不能換成和底部類似的磚讓土附著或有沒有空間加一層網袋包住的土。歐洲已經體認到應該將水泥溝復原成土溝,我們還在學他們的老路。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這種後知後覺眼見工程造成生態惡化的現象再度發生?以這條溪溝為例,如果我們在上個繁殖季能夠確定這是台北樹蛙或褐樹蛙的繁殖棲地,就有法律保障棲地不被施工破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