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在步道的約100M邊坡下方,江某的一米高處
日期:100年8月22日
過程:
AM 5:20 卵塊上出現乳白色若蟲破殼而出(宗憲老師的
紀錄)
AM 5:39 若蟲全部破殼而出(宗憲老師的紀錄)
AM 8:47 乳白色若蟲已全數轉變為黑褐色,共約112隻,
並已向外移動 (開始以相機錄影)
若蟲反應靈敏,相機一靠近,立即左右搖晃向
外跑,甚至跳躍.
AM 9:10 再次錄影,若蟲向左右邊竄逃繞到樹幹後.
AM 9:19 若蟲大部分已離開,只剩二隻在卵塊上.
統計破殼之卵,共有144隻孵化成功.
綜合約一個半月的觀察結論 :
1.蠟蟬若蟲約在第四週末期孵化破殼.
2.若蟲破殼後立即在短時間內轉變為黑褐色,採取隱
蔽式擬態方式,隱蔽於樹皮的顏色中以躲避天敵.
3.若蟲不但會跑亦善於跳躍,警覺性高,動作靈敏.
4.從觀察中發現白匏子、江某、青剛櫟、山刈葉、
楊梅以及之前的筆羅子都有蠟蟬的卵塊附著,並不限
定於烏臼而已,
由此推斷三個結論 ~~~
1)雌蟲剷卵選擇的樹幹不能太光滑或樹皮裂痕太深
的粗糙面,因為都不利於卵塊的付著以及塗佈白
蠟的防水效果.
2)若蟲的取食並不限定於烏臼,多樣的樹種都是取食
的對象,因此判斷紅楠、香楠或和烏臼同科的植物
都有可能發現蠟蟬的卵塊.
3)維護棲地植物種類的多樣性,才能有利於蠟蟬之生
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