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中央研究院大門北側廣場種植樟樹的過程 (圖文/宗憲)

 




研院大門口的廣場在十二月十四日種下了十棵
小樟樹。這批樹原來是預定在五月時種的,結果
在整地及驗苗過程中波折不斷而拖到近日。
在最低標的制度下,這次種樹的品質雖沒達到
設定的高標準,但還是比一般公共工程常見的
品質高出很多,值得詳細記錄。
 

首先是整地,整塊預定綠地開挖約1.5公尺深,
去除早年宿舍的殘存地基,
怪手挖出舊宿舍地基


在添加有機肥後將下層黏土和上層壤土拌勻。

樹穴底部加一層有機肥


樹穴泥土回填前拌入泥炭土



回填拌好的土

最後覆土前可見根已長滿土球



為了讓樹木有足夠空間發展良好樹形,將原先
規劃的
6公尺樹距改成8公尺。最後選定的樹苗是
高約
1.3公尺的美植袋苗,美植袋直徑約40公分。

苗圃現場大部分是高度超過三公尺以上的樹苗,
樹形多半不完整而且切除了頂芽,樟白介殼蟲的
密度也很高。因為市場上的苗木價格以樹徑來決
定,多樹苗商會截掉頂芽讓樹往橫發展增大樹徑。
我們選的苗原來也是設定為長到三公尺以上高度
才賣的,所用的美植袋大小和大苗一樣。這時候
根部就已經長到美植袋邊緣,再大就會造成盤根
現象,讓無處可去的根在袋邊繞圈生長。而我們
所選的苗在種下地後就可將根直接往外繼續拓展
吸收更多養分,讓莖葉持續生長沒有間斷,保持
興旺樹勢在最好的狀態。

小樹苗的介殼蟲較少,我們也要求苗圃在出苗
前噴一次藥。即使如此,我在它們運抵中研院後
每兩天都要去摘掉一些長介殼蟲的葉子。
 
 

樹穴的大小是一立方公尺,種樹當天在底部先
加入半包有機肥。
每個樹穴拌入一包半泥炭土.

接著將挖出的土與泥炭土以
大約
2:1的比例攪拌後填入樹穴,填到離地面留約
樹苗土球的高度。接著將小苗調整方向後放入
樹穴,在樹穴內才割開美植袋,以免土球破碎。
在樹穴內割開美植袋


利用重力讓綁著石塊的繩子自然垂下作為標準
調整樹幹保持直立,再將剩餘的土填入樹穴。
斜插一支竹枝以有彈性的繩子固定樹幹後,

用繩擺校正樹幹角度


斜插竹枝固定小樹


種樹後澆水灌飽樹穴

加水灌滿樹穴,讓所加入的土更能緊貼土球,
使樹根容易長出到土球外的新土。
 

只要日後按時施肥善加維護,並修剪下垂的
樹枝避免颱風危害,預計五年後可長到將近十
公尺高。大家不妨每年量一次樹高。

宗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