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生態志工初體驗 (圖文:語芳)

六月初我服務的北美館傳來中研院招募志工的消息有生態池及森林步道、歷史文物陳列館及胡適紀念館志工的需求。既然我去年退休後的志向是擔任志工,除美術館每月服務8小時外,我還有空閒時間,所以就選擇生態池及森林步道志工它的參加條件:喜好大自然、具終生學習心態、每月可服務10小時、具生物多樣性知識者尤佳。服務項目:整理維護復育生態區塊、巡守生態紀錄、編寫解說宣導生態摺頁及生態池、森林步道解說與導覽服務我不具相關專業知識,對我來說解說導覽是不可能的任務。我先生說:你不曾做過生態志工,應該做不來,就別報名了!雖我有些猶豫,但當時只是單純的想選擇有別於美術館的室內服務,可以讓我走出戶外的地方,所以就姑且一試,最後很高興我被錄用了!
志工錄取後,要接受76日至7日特殊訓練,上課內容:介紹各種植物(中研院及台灣特色植物)、動物 (如蝴蝶、娥、蜜蜂、蝸牛、鳥等),還安排活潑的課程如拼圖、葉拓等活動二天的課程讓我大開眼界,原來大自然生態之美,超乎我的想像。以前我對這些一竅不通,連最基本的松樹、榕樹都分不清,雖有郊外踏青及走森林步道的經驗,但總是視而不見,叫不出植物名字。學習中讓我有些壓力,心想那麼多植物、昆蟲,我如何將老師所教的消化吸收? 雖有安排資深志工現場環境介紹及解說院內植物,但我還是沒進入狀況。午餐時,有一位新志工和我一樣很惶恐,她請教前輩志工可否不當導覽志工? 前輩安撫我們說:可以不擔任,不過你們須慢慢學習,總要設定目標。頓時讓我們鬆了一口氣,安下心!
 
 
 
受完專業訓練,還要實習,每月有定期在職訓練,每年至少服務48小時,才能成為正式志工。隊長、副隊長及資深志工強調大家不要埋頭苦幹,要用力學習,需要一些浪漫情懷,不要只是聽課學習,而不去現場實作,希望大家能持續當志工,不要放棄,不要被打敗新志工來中研院的原因很多,有人是喜愛大自然,有人是來練體力,有人離家近,有些是來認識朋友或自我成長的,還有一位夥伴是因在家種花種草總是枯死,這點和我很像。猶記得上班時,很羨慕某位同事在辦公室種植花草,長得非常茂盛,而我無論在家或在辦公室種植,最後大部分是枯死。所以我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的 

蘇力颱風來襲,打亂了我們713日週六生態池棲地復育實習,但有些志工前輩還是在颱風過後,趕到中研院服務。終於到了717日週三新志工實習,首先我到活動中心的生態志工隊,進門就看到琳瑯滿目的工具,如鐮刀、鋸子、鏟子、斗笠、護目鏡、手套等。大夥帶著工具,防曬防蚊全副武裝,由宗憲老師及志工前輩帶隊去到生態池,他們指導我們沿著小森林木棧道,砍伐傾倒的樹枝及扶正可救的樹木,並且移除至大馬路邊。接著去到西邊森林步道,把前幾天砍伐的竹子,搬到步道山下。 有一位志工還遭蜜蜂叮傷,幸無大礙。在大熱天工作2小時,瞬間我覺得頭昏眼花,所以趕快蹲坐在路邊,因流汗加上血糖過低,速吃下一早沒吃完的麵包並補充水分,逐漸恢復。蚊子好厲害,居然穿透我的薄長褲,叮的我滿腿包,有志工建議我要噴防蚊液及穿較厚的長褲,真是經驗之談!
 
志工前輩熱心指導下,我終於順利完成生態志工初體驗了!回想去年退休後,每天睡到自然醒,就算去美術館服務也選擇下午班。我先生笑說:居然為了趕八點志工服務,早早起床,差很大! 雖然每個人選擇來中研院擔任生態志工的心態皆不同,但相信在老師、隊長、副隊長及志工前輩的專業及熱忱帶領下,大家正努力朝向共同的目標前進! 先前我不曾來過中研院,也不知道院內有豐富的自然生態,就從一點一滴慢慢學習及認識新朋友開始了我的生態志工生涯 !





夥伴回應: 

寫的好棒,誠懇,感動! 

""志工也有""志工可以學習的地方 

大家一起加油
讓我們共同在這個團體裏成長

暑安 

曼娜






1 則留言:

  1. 謝謝前輩鼓勵..因照片是手機拍的..有些比較模糊..若其他志工前輩有拍新志工訓練照片...請幫忙我增加PO上...感激
    語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