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智慧養成:走讀山林的要領 ( 陳章波老師 )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陳章波 

98414  

 

◎行走有多種不同型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到哪裡,看到哪裡。 
 

走的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型態,有人把山水當作背景音樂,視而不見,只

是專心的跟朋友聊天、聽收音機或者CD等,有的是行色匆匆的趕路、爬

山,去踩山頂的三角點,這一些都跟走讀山林沒有關聯。 
 

第二是走馬看花,有在看,但深度不夠,心沒有帶著,所以是有看沒有懂

。再來第三類就比較深入的讀。一類是科學家,探索的精神,看相同的、

看不同的,一直的在思考、思索著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另外一種是

默照禪,他看,可是不作反應,心裡一片空白。 
 

還有一類叫做,在山裡閒走,很快樂自在,跟森林打成一片,這像原始

人、小孩子、或者猴子一樣,巫的走讀山林的方法-很玄,完全開放所有

覺的能力,不容易說明白。  



◎如何走出健康?

我們人類從四肢著地演化到用兩腳走路,要怎麼走才會走出健康? 
 

第一,一定要鬆身。怎麼知道鬆呢?有幾個練的方法,中國人傳統叫做正

襟危坐,也就是說屁股坐在椅子前面的1/3,身體挺直的,在高度不變的

情況下放鬆,然後去感覺屁股有沒有增加重量的感覺,如果有,就表示放

鬆了。 
 

同樣的方法,手是放在大腿上,用掌心,腳踏在地板上,可以用腳板,利

用這三點來覺知你的軀幹有沒有放鬆、你的手臂有沒有放鬆、你的大腿有

沒有放鬆?學會了鬆以後,你可以站起來,然後放鬆,一樣用秤重法,用

腳板秤重來感覺你有沒有放鬆。 
 

站姿下有兩個處理,一個是你重心站到腳跟,你會發現可以站的很直,但

是你無法動;接著你把重心移到腳板的前面1/3,也就是中國人叫做湧泉

的地方,這時候你的腳跟是著地但是不吃力的,它是鬆鬆的感覺。這時候

就呼應了莊子所說的“真人其息及踵”-有辦法的人他的氣息是能通達到

腳跟的地方。腳踝的地方實際上也就是奇經八脈的陽橋、陰橋等等的起始

點。 
 

很挺直的站在湧泉,你就可以開始動了。動的時候是以湧泉為重心、為折

點,力量就傳到大腿跟坐骨交接的那個關節,我們中國人叫它為環跳。從

那個地方前折,帶動坐骨向前位移。背部要是有能耐把頭擺好的話,叫做

拔背;整個身體很挺直、頭很正,叫做頭容正。這是中國人發明的太極拳

的走路要領。 

◎結語

走路,第一要鬆身,第二要重量掉到湧泉,第三要足跗軟如綿,是由腳而
腿而腰上來的。在這樣的條件之下走路,就會很舒鬆、快樂。在這樣的情
況之下走讀山林,會增強覺知能力,然後可以放空。

下面就恭錄聖嚴法師所寫的法語,給大家參考。


走路健康練身  更可修行練心  

快走驅遣妄情  慢走發慧習定  

首先放鬆放空  處於無事狀中 

快走不作思想  快走身心一致  

快走心在境中  快走心境雙忘  

慢走垂眉抱拳  慢走呼吸舒暢 

慢走意在腳步  不管沿途風光  

對境不作取捨  必能心境兩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